政策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组织 >政策理论

为质量时代“定标”

来源:科学网   日期:2018-02-09


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希望获得能够满足安全、方便、适用、个性、健康、时尚等各方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希望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这些都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新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也标志着中国迈入“质量时代”。

质量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无论是国民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还是产品、服务、工程、环境等质量的改进,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建设新时代质量强国,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规划,认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首先应全面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现有的质量标准体系存在诸如汽车质量标准涉及质监、环保、公安等标准重复甚至冲突、认证时间不一等问题,导致重复填报、审批程序繁杂、企业认证成本增加。以笔者曾经调研的宁夏吴忠仪表厂为例,该企业需要达到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就有15项之多。如此多的标准,每年仅监督检查就要花费企业大量的成本。而且,每项检查的时间和认证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也可能不一致,企业需要重复准备资料、重复产品交检流程,并将产品送至北京、上海等不同的地方,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认证成本。

同时,越来越多的采购企业要求有国外产品的质量认证,如吴忠仪表厂的客户——中海油要求产品通过美国石油协会的API认证。因而国家质检、环保等部门应联合起来,将专业化的环保标准、行业标准与质量标准融合,制定更为规范、统一的质量标准,使得国内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更加完善,减少企业的认证成本与内部质量损失,全面提升产品、服务或工程质量。

其次应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低质服务与豆腐渣工程。一些企业诚信意识的缺失,导致市场上伪劣低质的产品与服务频频出现,使得劣币驱逐良币。

全面打击这些行为不能仅仅依靠质检部门的执法与管理。福建莆田曾因为大量产出仿冒名牌运动鞋,被戏称为“假鞋之都”。时至今日,虽经当地政府多次打击,但假鞋仍然屡禁不止。质检、工商管理、环保等部门应联合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共同展开行动,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集中整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低质服务与豆腐渣工程,全面树立和提升质量意识,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

最后,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外部质量标准,不论是强制性的还是推荐性的,往往是对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基本要求。工匠精神的回归,意味着视产品质量为生命,意味着必须鼓励更多企业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企业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体与支撑,建立符合自身的更高的质量标准,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中国工匠”,才是塑造企业品牌、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华为多年来构建了一套坚实而强大的质量体系,用制度支撑“质量优先”战略在各个环节落地。例如,其为了改进一个在跌落环境下致损概率为三千分之一的手机摄像头的质量缺陷,投入数百万元进行测试,最终找出问题所在并圆满解决。工匠精神造就了华为对待产品的精细态度与坚实的大质量体系,使其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标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必须抓好创新、质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要求不断推动企业在市场、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创新,从而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作者袁晓玲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