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荣: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理论阐释
来源:中国甘肃网 日期:2018-07-24
什么是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如何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基本问题。从本质、意义、方法论和实践思路的角度阐述基本问题是实践的需要。
党支部建设 标准化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本质是党支部建设标准与党的建设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以实现党的宗旨为根本目标,以解决党内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工作抓手,通过科学标准体系规范党员行为,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方法。把质量融入方法,用方法保证质量,是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实质。标准化之“化”是标准与质量要素融合的高度。所谓“质量要素”,就是党支部建设标准的正义性、现实性、实践性、导向性、创造性、科学性。
党支部建设标准与党的宗旨高度融合。标准化属于方法范畴,方法必须服务于目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根本目标是更好实现党的宗旨。强调这一点旨在防止“为标准化而标准化”,把方法当目的,使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蹈入形式主义。
党支部建设标准与解决“三不纯”问题的现实需要高度符合。这是标准化的现实性所在。符合现实需要的标准才具有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对解决“三不纯”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党支部建设标准与可操作性高度融合。这是标准化的实践性所在。问题是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解决问题不是“要怎样”,而是“能怎样”。恩格斯说,“可以一千次地提出这种或那种要求,但是如果某种事情无法实现,那它实际上就不会发生,因此无论如何它只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让标准发声、发力、发威,才能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党支部建设标准与工作绩效高度结合。这是标准化的导向性所在。这里的“高度结合”,一是用标准定义绩效。工作绩效是解决问题的效果。自然资源产生的效益、群众自己努力的成果、中央政策产生的绩效等,并不是党支部的工作绩效。二是用标准促进绩效。工作绩效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步产生的,而不是在工作结束后总结出来的。三是用标准考量绩效。标准化不是“一刀切”,真正的标准化必然内含着工作基础的差别。工作起点不同,工作绩效就没有可比性,能够比较的是各自工作起点和结果之间的“净值”。
党支部建设标准与党员干部的创造愿望高度结合。用创新的标准推动实践创新,这是标准化的创造性所在。真正的标准化必然能够满足党员干部通过为人民服务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党内的表现。标准化的着力点是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不是压制人、束缚人、贬低人。
党支部建设标准与党的制度建设高度结合。标准是制度的操作尺度。操作不是主观操纵,而是机制运行。机制是组织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决定组织功能,组织功能实现组织目标。这是标准化的科学性所在。制度是“制”之以“度”,是行为性质与行为尺度的统一。制度是质的确定,质的实现程度就是量,质与量的统一就是“度”,也就是标准。依靠机制推动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就是达标。建立科学的标准系统及达标机制,就是标准化。标准化本质上是科学化。
推进党支部建设 标准化的意义
意义是客观价值,意图不等于意义。以问题为导向来认识意义,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意义就在于满足解决党内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需要。
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实现从严治党科学化的需要。方法决定结果,旧方法只能产生旧结果。从严治党要通过科学手段才能实现,没有科学手段,从严治党就只能停留于态度。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领导科学实践和科学发展。标准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需要。
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选拔“好干部”的需要。“带病提拔”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给党的工作造成实际损失,给党的形象造成直接损害,从根本上抑制了党组织的活力。“带病提拔”现象的存在,一个主要原因是选拔程序不科学,选拔标准不清晰。如果严格执行中央《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中“四凡四必”的规定,使平时考察与“四凡四必”无缝衔接,那么,就总能发现伪装的“病人”,“带病提拔”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需要。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功能是党支部的根本功能,讲政治是对党支部的优先要求。但现实问题是“讲政治”在很多时候成了口头讲政治,讲政治被虚化,问题在于对讲政治的操作标准定义不清。通过标准化,清晰定义讲政治的“操作标准”,才能把讲政治落实。如“三重一大”决策中的“主要负责人末尾发言制度”,就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操作标准,不执行就是不讲政治。形式上是发言次序,实质上是党性标准。
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提升组织力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组织力是党组织具有的执政为民的合力,政治功能是党执政为民的功能。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能够促进党组织形成最大合力,最大限度实现政治功能。个体的活力是组织活力的基础。标准化是通过制度机制来激发个体党员活力的。规范行为、优胜劣汰,吐故纳新、保护创造是激发党员活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基本功能。标准化使党员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有确定的预期,从而放弃侥幸和任性。标准化也阻断了扭曲事实、颠倒是非的可能。标准化内涵了既容错纠错也惩治堕落的科学机制。具有科学机制的标准体系才是标准化。
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加强党性锻炼的需要。党的建设质量提高的实质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更加坚定。党性坚定与否,首先体现为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就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锻炼和检验党性的重要方法。
推进党支部建设 标准化的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为谁建设党、如何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方法论是由立场决定的理论方法。对科学方法论的坚持是一种思想自觉,即把科学方法论化入自己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论既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锐利武器。坚持科学方法论,就是在思想和实践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人民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
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人民性。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立场决定方法,没有离开立场的方法。人民性就是党性,党性的本质是党和人民的关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就是历史的进步程度。列宁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社会科学的别名”。也就是说,理论的人民性是理论科学性的前提。没有人民性,就没有社会学科的科学性,就没有社会科学。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必须坚持人民立场。这是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出发点。
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科学性。科学性就是理论符合实际的性质。符合不是重合,实际变化不息,理论必须随之变化,科学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准确判断党情,敏锐发现问题,深刻揭示问题的本质,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革命性。理论的革命性是指理论能够回应时代彻底变革的要求的属性。彻底的改革就是革命。科学技术是最革命的力量,科学的理论一定是革命的理论。自我革命是真正的革命者的本色。党的人民性决定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可持续性,而“四自”能力又强化了党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这是我们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理论自信所在。
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实践性。理论的实践性,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取得实效的功能。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党的建设的创新举措,必须创新理论,也必须创新实践。打铁先要自身硬,才能抓铁有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实践性,必然使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净化能力、战略定力和制度效力。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人民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是一个层层推进的有机整体,这就是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人民性决定了科学性,科学性决定了革命性,革命性决定了实践性,实践性决定了人民利益的实现,从而实现了逻辑的自洽和事实的统一:站在人民立场上的科学理论一旦运用于实践,就必然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推进党支部建设 标准化的实践思路
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必须辩证把握六组关系事物的本质由多重对立统一的关系构成,即由多重矛盾构成,这就是事物的复杂性所在。多重矛盾不是平均发生作用,而是存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全面认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本质,准确把握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决定性环节,有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最好的劳动工具和锐利的武器是唯物主义辩证法”。
一是把握好标准的统一性与客观性的关系。标准化内含了统一性,标准的实质是统一尺度。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统一性,第一是标准化内容必须统一。目标内容、方法流程和绩效考核要有统一规定,不能因人而异,选择性执行。第二是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必须统一,于法有据,任务清晰,要求明确,操作性强是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基本要求。标准统一的客观基础是具体要解决和解决了的现实问题。
二是把握好标准化本质内容与量化形式之间的关系。标准化是通过量化形式来实现本质内容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党的建设目标是本质内容,细化是对本质内容做出的操作规定。标准化的量化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次序规定,如“主要领导末尾发言制度”。二是设置下限,上不封顶,如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时间。三是区间规定,也就是规定了上、下限。例如评比检查,既不能少又不能多。四是数量限度,例如“三会一课”。五是数量统计,如对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票否决,而工作实绩必须有量的积累,不能以偏概全。标准化本质内容与量化形式的关系还包括了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简明性之间的关系。在“标准”中,“标”是直观,“准”是确定。纲举目张、以少胜多是简化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筛选提炼,才能确立既服务全局又简便高效的标准体系。
三是把握好标准内容优先与置后的关系。标准内容的顺序,涉及到标准的正义性能否实现。科学合理的优先性标准能够给后边的标准开辟道路。如干净与担当的关系,干净未必能担当,不贪不占,啥也不干,贻误发展。但不干净一定无法担当,“能人腐败”“强人腐败”,危害更大。所以,在干部标准中,干净就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如果把本不该优先的要求置于优先地位,就会使后边的要求失效。如决策中的党内民主和领导集中,如果领导优先发言,就可能使党内民主失效,这就是主要领导干部末位发言制度的逻辑理由。
四是把握好刚性与弹性的辩证关系。党支部建设标准化需要刚性目标,也需要弹性操作。恩格斯指出,“概念的辩证法只能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反映”。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自觉反映。极端化只能使标准化彻底失效。辩证唯物主义者不把“唯物”(刚性)与“辩证”(弹性)推向两极,而是推动两极走向融合。党支部建设标准的弹性与刚性辩证地统一于人民利益。
五是把握好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上彻底才能实践上自觉。正确理论是成功实践的基本要求,重视理论是政治自觉的表现。轻视理论,学习就成了形式,所谓“深刻认识”也就成了想象,必然造成政治上的短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对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本质、意义、方法论及实践路径做深入思考,使标准化建设具有建设性思想。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高度体现着党内思想的高度,本质上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高度。另外,发挥智库职能,调动专家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也是必要的。
六是把握好标准化内容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从标准通向质量的桥梁是实践。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是党的自我建设实践。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深入实践会推进党的建设质量快速提高,高水平的党建质量又会进一步创造出高水平的标准化,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过程就是标准与质量的良性互动过程。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永远在路上。保持稳定中发展,是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上述六组辩证关系统一于人民利益。只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就能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既不会把坚持标准化等同于机械化,也不会把发展标准化当做橡皮泥。
抓好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三个决定性环节
健全标准、建立机制、选拔干部是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决定性环节就是导致必然性结果的环节。
健全标准是前提。“健”是指标准体系具有内生动力,能够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全”不是罗列“一二三工程”、拼凑“四五六体系”,而是标准体系逻辑严密清朗。严密,就是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清朗就是一望而知,没有歧义,没有选择性执行的空间。
建立机制是核心。完善的机制是一种现实力量,机制一旦建立就必然生成行为动力,从而生成党组织的公信力。责任后果追究是机制动力系统的主要方面:如果你不追究违规者的责任,就有人追究你的责任,依此类推,形成闭合的责任链条。有压力,才有动力;有能力,才有效力。完善的标准系统自身具有必然性功能,是对违反标准的责任后果做出直接反应。所谓“直接反应”,即就事论事,既不能“一俊遮百丑”也不能“一丑遮百俊”。对事不对人,奖惩尺度与责任后果对应相等,准确无误。
选拔干部是根本。根本是指具有生成性、成长性、支撑性的因素。干部是标准的制定者、掌握着、示范者、执行者,也承担着发展标准、完善标准的责任,所以是根本。忠诚、干净、担当是选拔干部的根本标准。忠诚是一贯坚守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是由其世界观的开放性、价值观的正义性和方法论的科学性融合而成的坚定信仰。忠诚是干净、担当的内在依据,干净、担当是忠诚的外在证明。忠诚的干部才能干净,才敢担当。忠诚者无私,所以能干净;忠诚者无畏,所以敢担当。
本质的界定、意义的开掘、方法论的阐述、实践思路的分析,都是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认识前提。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本质上是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这些认识才能产生意义并得到证明。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